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初学者2

祈请大德写小说弘法利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小说第14回描写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两界山)下解救出来后,第二天,师徒走到路上,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说:“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 第一次见到这个架势的唐僧,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胆量大,哪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量你不知。早早地放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叫你粉身碎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你知是哪六人?原来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六个毛贼。
读者肯定发现了六贼的名称不一般,太奇怪了!从古至今,谁家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起这样奇怪的名字。显然,这里寓意着小说作者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东汉哲人高诱作了解释,即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意(意识)、身(触觉)之欲。这六欲就是小说写的六贼,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也就是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嘴要吃,舌要尝,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悟空对六个毛贼说:“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孙悟空的话,算是说到家了。为什么?这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的六根。六根中前五根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器官。严格地说,六根是指分别散布在五官上面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因素。如眼根不是指眼球,而是散布在眼球各处具有视觉功能的因素。意根指肉心,确切地说应该是大脑(古人认识与当今认识不同,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但不能单纯从生理解剖来认识大脑和心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心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人更换了心脏之后,性情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介绍了,孙悟空是人心的象征,六贼的主人公就是人的心。所以,孙悟空就是六贼的主人公。佛教认为,意根的主要功能是记忆和推理。总之,六根是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的所谓的强盗、山大王这类形象。他们占山为王,横行一方,劫掠钱财与人口。多是以佛道概念化的心贼和心魔出现的,我们从这六贼的名称,可以明显看出。
人若不能从其中解脱出来,就会出现烦恼。六根不净,总贪恋物质生活,追求物质生活的快乐,就会受外界物欲的引诱,不能够一心奉佛,一心学佛,一心修行了,更不可能彻底摆脱六道轮回这一归宿。当我们参观清东陵裕陵(乾隆陵)地宫时,就会发现,地宫的甬道边的浮雕刻画着衣服、水果、琵琶等象征着眼耳鼻舌身的五欲供,这和六贼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少了其中的“意”而已。也是在阐述人若想进入佛教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消除对这些物质追求,否则就不能进入圣界。
而孙悟空经过五行山(两界山)下500年定心猿,又从五行山(两界山)下解脱出来,完成了一次蜕变,是一次升华,完成了由妖到人的关键性转变。从此,孙悟空再也没有了追求高官的欲望——要玉皇大帝将位置让给他;不再追求长生不老——到幽冥界销毁了生死簿。此时他的心已经是清净的,没有了任何个人欲望。所以,当喜、怒、爱、思、欲、忧生起时,六贼入侵时,自然就会被本心的空性扫除得一干二净。因此,悟空对这六个毛贼,毫不留情,一个个尽皆“打死”。孙悟空打死六贼,寓意去除杂念,六根彻底清净。表明“心性修持”从“有心追求”达到“一心悟空”的状态。
对于“六贼”,我们不要望文生义,认为既然是贼就要偷东西,从而断定“贼”肯定是来偷东西的。按照佛教的戒律,出家人除了衣钵等生活必需品,是不得积蓄财产的。出家人有什么可偷的东西呢?所以如果贼要劫道,他们肯定要选择富贵人家,不可能选中出家人这样没油水的对象。六贼究竟要偷僧人什么东西?这里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不能把六贼理解为要劫财偷东西。我们都知道:“贼”在汉语中除了有偷盗这个含义之外,还有一个伤害的含义。《西游记》里这个故事显然是说六贼(六欲)对人纯洁心的伤害。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心,本来是纯洁的,本心本空。人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苦恼、烦恼,是因为我们六根不净,追逐利乐所致。因为人们都有妄心和七情六欲,这样就使我们自己的真心、本心被欲望所蒙蔽,被杂念所覆盖,使我们无法见到它。
行者打死了六个毛贼,为唐僧的西行扫除了障碍。可唐僧还没有修行到怪怨悟空打死了六贼,手段太残忍,做不得和尚:“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孙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来到东洋大海的龙宫,向龙王讨杯茶喝。
孙悟空走了,今后将如何降魔?唐僧此时无限伤心,前途茫茫,如何是好?他想起了观音菩萨,慈悲心显发。观音菩萨是慈悲心,人在苦难之中,如果诚心忆念观音菩萨,就会显发慈悲心——这是一种大慈悲三昧定境,是心住于慈悲的境地时发出的。唐僧得悟大乘法门,是观音菩萨的启示,也就是慈悲心的启示。
这时,唐僧遇到一个年高老母,给了唐僧两件法宝,一件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并对三藏说:“东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听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唐僧先假意让悟空从包袱里取些干粮来吃。悟空打开包袱一看,发现里面多出一套衣帽来,就起了好奇之心,问师父:“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唐僧说:“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对小帽非常感兴趣,于是求师父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唐僧欲擒故纵,还假意说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唐僧哄行者穿上绵布直缀,戴上嵌金花帽,看到悟空戴上帽子,唐僧心中暗喜,他要检验一下紧箍咒的效果,便默默地开始念紧箍咒。好好的孙悟空,突然觉得脑袋疼得不行,一看,原来是师父念咒念的。悟空很生气,想一棒把唐僧打死,结果被唐僧把紧箍咒又念了两三遍,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这下真的没有脾气了。唐僧说:“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悟空说:“听教了!”“再可无礼了?”悟空说:“不敢了!”不过孙悟空心里并不服,他想一棒把唐僧打死,结果被唐僧把紧箍咒又念了两三遍,“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他跪下求师父说,我愿保您去西天,再也不退悔了。
为了制伏“心猿”,制伏心魔,出现了一个规范和约束孙悟空(心)的紧箍咒,所以,紧箍咒又称作“定心真言”。紧箍咒代表的是来自外部的约束。经过十四年的磨砺,悟空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随着悟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以及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他逐渐学会了自我约束,并且自我约束的能力逐渐增强。当他心不起念、清净无垢的时候,便成佛了,紧箍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人们不了解佛法,可能一定会嗔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这六个劫道的贼虽然十分可恶,但毕竟还没有达到非处死他们不可的程度。但是,小说中表明上看是杀了六个强盗,实际上是用佛教思想告诉我们孙悟空已经断了六根,由不清净变得清净了,自然就一心求法。孙悟空所杀的一切妖魔鬼怪,全是人类自我心中的私心杂念。心念一动,妖魔就会出现;必须灰心灭智,才能证真见佛。
这实际上是唐僧不明白无欲是真心,有欲是凡心。
请注意:小说从孙悟空去退六贼开始,出现了暗线——修行者坐禅修炼感受的描写。这六贼确实是修行者的障碍。如果修行者不能去退六贼对自己的干扰,他就无法静下心来,不可能进入禅定的境界,就更谈不上开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孙悟空问师父,你老念《心经》,你真的理解么?唐僧反过来问他:你懂了吗?孙悟空说:我解得,解得。说完了,唐僧就不言语了,孙悟空也不言语了,猪八戒感到莫名其妙便问怎么回事,你们怎么都不言语了。过了一会儿,唐僧说:悟空真解得。这不二法门就是无文字无语言。孙悟空的沉默就说明他懂了。我们在前文已经介绍过,中国的禅宗是大乘佛法,是最上乘的佛法,它的最鲜明特点是不著文字,讲求“明心见性”。参禅、修禅从一开始就要离开一切名相、一切法理、一切心意识,从一无所有中悟出个“禅”来。
小说第85回写道唐僧师徒辞别了灭法国,继续行路,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说,我看那山有些凶气,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孙悟空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心经》早已忘了,有四句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唐僧说道,徒弟,我哪能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孙悟空说,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忠诚,雷音只在眼下。通过这个对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孙悟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佛学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西游记》心学的主题,是对“明心见性”的宣扬,也是佛学的主题。
发表于 2017-2-19 0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有三教合一的思想
发表于 2017-2-19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因为看了一个和尚写的小说而对佛法感兴趣最终经作者引荐而归入格鲁派的
发表于 2017-2-2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异博士真的很好看,我和儿子一起在影院看的,很精彩,就是影院里面空气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5 23:54 , Processed in 0.03347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