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吟

龙吟的学佛分享(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7-10 16:43
【辩论】
我原来学习佛教的时候,也经常和别人辩论,而且总能辩赢,最后有一个师父告诉我:按印度和西藏佛 ...

     感恩师兄法布施!
发表于 2017-8-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7-10 16:43
【辩论】
我原来学习佛教的时候,也经常和别人辩论,而且总能辩赢,最后有一个师父告诉我:按印度和西藏佛 ...

对的。非常同意。
发表于 2017-8-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规则应该遵循,阿弥陀佛,受教了,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催眠和轮回中的前世今生

今天在壹心理的社群中有一位网友问到催眠回溯前世的问题,我本来想和她聊一下这个话题的,但她看了其他人介绍的几篇文章以后认为她已经了解了,所以没机会谈下去。不过她提供了三篇文章,主要是讲被催眠者在催眠过程中描述自己前世的经历,以及其中的心理活动。

我本来不想谈这些的,毕竟这和我没什么关系,而且我也不是心理治疗从业者。但我看了这三篇文章后,还是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说到底我还是一个比较有爱心的人,虽然时常被误解。

首先申明我是一名佛教徒,所以我相信轮回,也相信前世今生,但我所相信的轮回和前世今生与一般人所理解的根本就是两码事。佛法中讲众生有六道轮回,那是由于无明而起的十二因缘从而导致的因果相随,三世相续,但期间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灵魂或自我在轮回。换句话说所谓人或我只是在十二因缘上安立的一个名字,实际上没有一个脱离十二因缘而独立存在的人或我。

佛法的核心是缘起,即一切事物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其因缘上所安立的一个名字。就众生而言,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我”,所以空、无我,被奉为佛教教理的核心。佛法中的轮回,并非像婆罗门教比喻或一些不明佛理的佛教徒所理解的那样,像一个人从这间房子搬到那间房子,像脱掉旧衣换上新衣。那种认为有不死的灵魂或不灭的我存在并在六道中轮回的见解,其实是被佛教斥责为另一种违背缘起的邪见。

虽然佛经里面也有讲佛陀在很多场合中谈到自己和别人的前世甚至是以前非常遥远的前世,但这都是在表达业的相续和作用,并没有说某个前世的我能够穿越生死变成现在的我。这就像一根火柴点燃另一根火柴,好像火得到了延续,但其实只有一根火柴和另一根火柴燃烧的现象,离开了火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火,更何况火的延续,那只是一种错觉。但是你要承认那个错觉的火,也是存在的,它存在的方式仅仅是在火柴燃烧的现象上安立了一个火的名字。

如果你很难理解,那就请反复看上面的阐述,或者去翻一些类似的经论自己去琢磨。

总之不要因为佛法中有讲轮回与前世今生,就以为自己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在轮回、在前世今生中穿梭,那其实是没有的。

从催眠来说确实也有回溯的技术,能够在合适的情况下(通常是当事人理性思维被阻断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暗示让其主动回忆过去,并从中去寻找目前问题(通常是不良感受【烦恼和苦】)的原因。然而催眠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目前问题的真正原因,而是给目前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通常在能够解释的情况下问题本身就会自动缓解,因为解释会将问题的责任推给过去和其他人,从而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而一个更厉害的催眠师,还会根据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暗示引导被催眠者开展联想,并以这个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清净意乐】去调整目前的不良感受或直接替代目前的不良感受,因此在催眠的临床中想象和回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换句话说,只要能够对目前现有问题产生好的效果,通过催眠而在你脑海中所产生的情景,无论你叫作回忆还是想象,那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结论其实很清晰,但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甚至是不可思议。
即:

1、在以为有灵魂和自我的邪见基础上,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都是错觉,只要对消除不良感受有效果就可以被允许;
2、在否定灵魂和无我的正见基础上,当通过修行断除了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那所有错觉就消失了,而这正是一切不良感受(烦恼和苦)的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的加速与佛法的失速】

从2500多年前释迦摩尼觉悟成佛开示有情以来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世界社会的发展进步处于加速度形式,如果从释迦摩尼佛开始算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那直到18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延续了二千多年时间,人类社会与农业生产方式都没有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又发生了多次产业革命,其社会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世纪六十年代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启动了一系列的生产机械化,大幅提升了生产力,到19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西门子发电机的发明和石油的广泛应用全面引发了电气化革命,期间用了大概一百二十年的时间;而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应用,人类工业走向了自动化,这用了大概七十年的时间;20世纪末发明的互联网技术将全世界链接到一起,而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使人类社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大概用了五十年时间,真正实现基础性智能化应用估计在今后20年内可以达成。

因此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的进步在呈加速度发展,从现在到可以看见的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会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

然而就佛教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失速发展,释迦摩尼佛灭度后三个月(有说第二年),大迦叶和阿南就召集了500大阿罗汉进行了第一次集结。第二次集结是佛灭度百年后,由于印度东部跋耆族比丘有十事违反戒律,为此,七百比丘会于毗舍离城,以耶舍为上首,举行了第二次结集,通过羯磨表决,宣布其为非法。第三次结集,又称华氏城结集。佛陀入灭后236年,在阿育王护持下,一千比丘会于摩揭陀国华氏城,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举行了第三次结集。佛陀入灭后四百年,即公元70年,于迦腻色迦王的护持之下,以胁尊者、世友为上首,聚集迦湿弥罗国(即罽宾,现在印度的克什米尔地方)之比丘五百人造论解释三藏,先造《优婆提舍论》注释经藏,次造《毗奈耶毗婆沙论》注释律藏,后作《阿毗达磨毗婆沙论》注释论藏。其中,论藏注释便是二百卷的《大毗婆沙论》,这是第四次集结。(后来南传佛法在缅甸又有两次集结,但都是近代的事情,距佛遥远,不能算是真正的集结)。可见自佛陀灭度以后的五百年内,经典的集结与注释是比较密集的。

龙树菩萨出世是公元150-250期间,这已经距离佛陀灭度有600多年了,从这个时期开始算中观派的起点,到瑜伽行派(唯始)的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公元公元336年左右,距离佛陀灭度有800多年,这一时期是大乘佛法高度弘扬和传播的时间。玄奘法师是公元600多年左右到印度取经回大唐后在中国传扬佛法,距佛陀灭度已经一千年了,而寂护与莲花戒将佛法传入西藏是公元700年的事情,稍晚于玄奘法师当年取经的时间。

藏传佛教的高峰是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时间大概是公元900多年的事情,距佛陀灭度1400多年,到宗喀巴大师出世是公元1300年,距佛陀灭度1800多年,而宗大师到今天又有600多年的时间。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史料判断,佛法的革新或者说大兴弘扬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递减的。当然这是从自宗的角度来看,历史期间可能在别的系统内还有很多伟大的革新派,但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工业化的发展,佛教的研究与发扬呈明显的速度递减状态。

上述所说的现象可以说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必须承认的事实,然而其意义何在呢?
有两派说法,其一说这正应了佛陀当年的预言,说佛法发展五个五百年后就会到了末法时代,传承会逐渐凋零,这是宿命的论调。另一派的说法是,“魔”利用科技迷惑了人类,让人们在现实的愉悦中迷失,从而失去了对于解脱的渴望,这大概是“反动”的保守。

总而言之,人类在现实中越来越进步,生活中的苦态在感受中降低,虽然其根本的生老病死依然无法解决,但生物科技的进步已经到了有机生命可以与无机物接轨的地步。延寿是已经看得见的趋势,不死也未必不可能达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类解决了“死”的问题,这种无限的状态是否就意味着可以进入到永恒,那解脱还有什么意义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青色等烟雨

黄炬
2017-10-05 23:27 · 字数 1538 · 阅读 186 ·  随笔
2017年10月5日,雨。

下午和几个朋友在咖啡馆聊了会儿佛法,然后开车去学校接女儿到专业老师那里去上课,顺路带了她的几位同学。

女儿明年就要高考了,由于是艺术生年底还有专业考试,虽然是国庆长假却依然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专业补习,看着她消瘦的脸颊真的有点心疼。路上和孩子闲聊了几句,同学们在后排叽叽喳喳,一番快乐的景象。

到了老师附近的一座商业广场,女儿说要和同学一起去吃饭,让我自己将车停到车库去,晚上再去接她。我说一起吃饭吧,不能丢下老爸不管啊;她说一起就要请大家吃饭,我说可以啊,但她还是执意让我在商场的路口停下来,然后拉着同学们一起下了车。看着她们一群挥手而去,白的衣衫在傍晚的夜色中翻飞隐没,我只有苦笑一下,径自开车离去。

我想她的意思大概是怕我请同学们吃饭,多了开销,或者也不想我和她们多说话,担心我说错了什么,总之她的踌躇我能理解,而我的好意,全没有被接受。

独自一人去吃了点东西,找了一家咖啡馆等孩子放学,耳边响起了那首熟悉的“青花瓷”,不觉心底里悠然升起一丝孤单的感触,望着窗外的丝丝细雨,陷入沉思。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
送孩子上学,等孩子放学,接孩子回家,这样的行动从孩子幼年就开始,虽然大部分是孩子的母亲以及爷爷奶奶在照顾,我也很少操心,然而想着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这样的等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不免有些失落。

孩子小的时候,希望她能快点长大,等真的长大了又觉得最美好的,还是她的小时候。这种流逝不返的体验总是要在一个人静下来时,才能够觉察到。时间的河流冲刷掉一切现实,将好与坏的感受都深埋于记忆中,等我们有一天重新拾起,发现即便是那些不满意的,也格外珍贵。因为那是用生命刻画的痕迹,如同大树中的年轮,生成了就不能再改变。


想起孩子成长的岁月,陪伴的时候总觉得太少,这也许是所有父母的情殇,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视而不见,而一旦觉得要分离,却又思念不已。

最近看到一位朋友的微信圈,说“我们总是愿意给陌生人感动,却常常与身边重要的人交流困难,以致有时候误会丛生,到底因为什么呢?”这算是说到我得心底里了,虽然我自问做父亲做爱人做儿女都算是及格的,但在和亲人们沟通交流的时候,还是不免让他们费心,甚至是伤心,想来这也不是个案,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如此,然而不足与不满总是萦绕在心底,却是无法圆满所有的结局。

常在一起不免忽视,经常交流难免随意,我想所有这些无非是欲望太多,而考虑太少了罢。
欲望太多,要求也更多;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身边的人,所以不免因期望而苛责。
考虑的少,同情也更少;缺了同情和理解,看不到自己的有限,更看不到别人的苦衷,所以经常会以己度人。

这是常情,却未必能常知常觉,而且就算你能知能觉,别人也不一定能。这正应了一句话:“你可以在某些时候让某些人满意,却不能在所有时候让所有人都满意”,一个人想要周全,想要圆满,这真的是太难。

我回忆起佛法的唯心,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中的难,但可以将现实揉碎了放入心底里,捏成我们想要的果,然后以这果作为智慧的滋养,去发动入世与出世的行。

于是,我试着把现在看成将来回忆中的过去,然后把将来看成即将过去的现在,那眼前的苦瞬间就变成了甜,所有的不满也成了缺憾的美,一切烦恼如同这天上的雨,可以落在我的身上,却不能打湿我的心。

我刻意地回复那位朋友的微信圈:

“因为离得近,忘了终究要分开;因为爱的深,忘了曾经是路人。”
这话显得多么毅然决绝,却又是那么的真,过去的并没有过去,将来的已经在来,正如李大钊在《今》中一文所说的:“一擎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与将来遥相呼应”。

我从沉浸中苏醒,那首歌居然还没有唱完: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发表于 2017-10-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8-14 23:23
催眠和轮回中的前世今生

今天在壹心理的社群中有一位网友问到催眠回溯前世的问题,我本来想和她聊一下这 ...
佛法中的轮回,并非像婆罗门教比喻或一些不明佛理的佛教徒所理解的那样,像一个人从这间房子搬到那间房子,像脱掉旧衣换上新衣。那种认为有不死的灵魂或不灭的我存在并在六道中轮回的见解,其实是被佛教斥责为另一种违背缘起的邪见。


请问,您认为下面这观点是邪见吗?因为下面的观点认为心识是不灭的。

当意识进入(受精卵)时,这时一个新的生命便开始。
这里的意识有着不同粗细的层次,在前世经历死亡的时候,会经历极细微的心识,所有的粗分意识开始消融,当时剩下的心识,绝大多数都是极细微心识。当这个心识离开了这个身体至另外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并非是现有的粗分色身,却具有着五根。

在极细微心识的时候,心气的体性为一。令心移动至境,称为气;令心了知起境,称为识。心识在极细微的时候,也会有同类的极细微的气,这两者一直都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说的不死的灵魂与不灭的我指的是自性,而这种认知叫做自性见。而你引用的文章所说的“心识”,指的是刹那生灭的因缘,这是两码事。

“心识离开了这个身体至另外一个身体”的这种说法其实容易引起歧义,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由于无明,心识这个现象将会不断地以胎、卵、湿、化四种方式出现于三界六道轮回之中。”

譬如一根火柴点燃另一根火柴,并没有一个火从这根火柴移动到另一根火柴上,实际情况是由一根正在燃烧的火柴的这个因,结合另一根火柴的这个缘,所以点燃了另一根火柴,让另一根火柴也开始燃烧,而这个燃烧的现象就叫做火。

那么假设原来那根火柴的火在点燃了另一根新火柴的一刹那就熄灭了,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原来那根火柴上的火移动到了另一根火柴上,其实是原来的那根火柴上的火在点燃了新的火柴的同时熄灭了而已。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原来那根火柴上的“火”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说那个所谓的“火”,只是我们对一根火柴头正在燃烧的现象,所安立的一个名字而已。
其实从始至终只有燃烧的因和燃烧的缘相结合所发生的这一个燃烧的现象,并没有一个什么孤立的“火”单独存在过,然后由于其燃烧因缘的离散,这个燃烧的现象停止了,所以我们说火熄灭了。

与火柴点燃火柴所不同的是,一根燃烧的火柴不必一定要点燃另一根火柴。然而由于无明、贪爱和造作业力的驱使,心识这个现象将会不断地以胎、卵、湿、化四种方式出现于三界六道轮回之中,而且心识不一定需要身体,因为无色界没有身体。

所以,尊者的这个说法是欠妥的,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是尊者以科学工作者能够听得懂的方式在启发对方,所以这应该丝毫不会影响我们视师如佛的信念。
发表于 2017-10-28 2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10-28 01:18
首先,我说的不死的灵魂与不灭的我指的是自性,而这种认知叫做自性见。而你引用的文章所说的“心识”,指的 ...

那么请问您认为人死之后,未入胎之前,心识是怎样存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10-28 21:24
那么请问您认为人死之后,未入胎之前,心识是怎样存在的?

你低估了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同时你也高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能力。

所以我现在除了能够反问之外,实在是无力直接回答你的问题。

但如果你能够将我的反问解释清楚,那也许我就能够在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对你的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那么请问:
你所说的“人死之后”。
什么叫做“人死”?
你怎么定义“死”?你怎么定义“人”?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叫做“人死?”

你所说的“未入胎之前”。
什么叫做“入胎”?
你怎么定义“胎”?入是指的什么东西入?你怎么定义“所入”?
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叫做入胎?

你认为“存在”是什么意思?
你怎么定义“存在”这个词?
你认为的存在是心的对境么?如果是对境,那是显现境、耽着境还是趋入境?

另外你怎么定义“心识”这个词?
“心识”在心类学里面是一个很大范畴的概念,据我了解有十二种心识,你指的到底是哪一种呢?
另外“心识”可以分为心王和心所,而心王又分为根识和意识。。。。

总之,你这个问题复杂了去了,所有这些概念没有统一之前,都是自话自说而已。

另外,前面尊者所说的那个“心识”在我看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不断生灭的因缘相续,从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灵魂、神识或者不变的东西。

发表于 2017-10-3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3-28 18:35
《看佛下棋》

梵海修学佛法很多年,听闻了各种大量的神奇八卦故事,因此经常会梦到一些说不清楚的事情, ...

假定这个梦确实是有一种有价值的寓意的。
那么我觉得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这个梦是在象征龙吟自己的思维模式,有点象围棋,横竖格,黑白子。“只看得清棋盘上局部几个子其他的都是模糊一片。”
龙吟的推论是,我看到了一小块棋盘棋子,周围也是同样的棋盘棋子。
但在这个梦中,所谓“周围”,其象征物其实是海。
海可以用来比喻无量无限,消融掉了界限的状态吧,涅槃,不思议解脱等等等,是那一个范围的事情。
发表于 2017-11-3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7-10-28 23:30
你低估了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同时你也高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能力。

所以我现在除了能够反 ...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您承认中阴身存在与否的问题。轮回的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生有,我们父母精血开始结合的第一刹那时叫做生有;从第二刹那起,一直到死亡意识现起之前,都属于本有;在死亡刹那,叫死有;死亡刹那之后,生有之前,叫中有,就是所谓的中阴身。如果死后没有遇到衔接后世的因缘,就没有办法生,这中间衔接的时段称中有,也就是中阴身。按您的观念,不知是否承认中阴身的存在,或是认为中阴身说法是邪见?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shi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7-12-11 14:40 编辑
永真 发表于 2017-11-30 21:16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您承认中阴身存在与否的问题。轮回的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生有,我们父 ...

我承认中阴身(中有),其因为无明执取和贪着生前事务,以及善业与不善业。但是如果受生于无色界,大概属于无色蕴,应该就没有“中阴身”了。

如果认为有不变的我或者心识通过中阴身贯穿于过去生与未来生,这个是邪见。而正因为这个邪见,所以才会有轮回。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你阅尽繁华,始终不忘初心,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近来总在怀旧,仿佛英雄迟暮,可惜我不是英雄,只是这岁月如梭,青春已去,壮志未酬,心有不甘。

很多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这么多是为了什么?

要更多钱、要更健康、要更开心,要更舒适、要更安全、要更多被人尊敬与认可。。。

如果幸福是一只木桶,那是要盛多少水才能满足?或者,无尽的欲望让我们命定,去求得更多更多?

事实上心中早有答案,只是总会忘记,或者得意忘形。

每天早上我要诵一段功课:

行者由心皈依佛三宝,为解普众生苦令得乐;今为成就圆满大证悟,修菩提心效法佛子行。

这一刻我会稍许清醒,不断提示自己:没有自己,只有众生。

一丝己欲,我便沉沦;但为有情,奋勉精进。

如果没有佛法,在这混乱的世间,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得下去,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撑下去的理由。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比大多数人更幸运,拥有的更多,然而所经历的苦可能也差不多。

佛陀从苦的真义中直抵无我的境界,从解脱众生的理想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传承于此,我当不忘初心。

听一首歌吧,这是一首好听的歌。。。

歌曲点击链接:清白之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01:52 , Processed in 0.04180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